一心为民促发展 携手共进创佳绩_产品展示_竞技宝电竞-官网测速站
全国客服专线

400-622-000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竞技宝官网测速站

一心为民促发展 携手共进创佳绩

预约看现场
来源:竞技宝官网测速站    发布时间:2024-12-05 14:04:52

“刘书记是个热心肠,做事认真负责,遇上问题找他准能行。”在湾头桥镇泉塘村提到刘昌永的名字,村民无

  “刘书记是个热心肠,做事认真负责,遇上问题找他准能行。”在湾头桥镇泉塘村提到刘昌永的名字,村民无不笑嘻嘻地这样说道。村民口中的刘书记,便是武冈市湾头桥镇泉塘村党总支书记刘昌永,也是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建议名单中武冈唯一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刘昌永军人出身,在空降兵部队服役过四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得过个人三等功两次。2017年刘昌永开始担任泉塘村党支部委员,202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七年时间里,他总是身着得体的衬衫,忙碌在田干渠道间,成为党员眼中的“领航人”,村民口中的“引路人”,更是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昌永时刻把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泉塘村是传统的纯农业种植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没有旅游和餐饮业,村内现有五家杂货店,部分留守村民靠帮人做零工等获取收入。

  想要改变现状,那就要从产业抓起。但怎么样发展乡村产业,提高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呢?刘昌永首先把重心放在了农业发展上。恰逢其时,2019年,湾头桥镇政府号召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回乡建设,原本计划在广东惠州任企业高管的罗功彪毅然决然地选择响应号召,马不停蹄地回乡开展了一系列农业建设。

  人才的加入、政府的支持,让这块土地焕然一新,2021年,泉塘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创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水旱轮作模式,让400余亩“冬闲田”变成“四季田”,让群众实现了一田多收,稻油兼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3年,刘昌永积极推广“稻再油”无缝对接的种植模式,种植培养面积300余亩,“种二收三”实现了粮油双丰收和耕地可持续高效利用。在刘昌永的努力协调下,泉塘种养合作社投入500余万元打造农产品种植、收割、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的“产销一条龙”服务新模式,油、大米等农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真正的完成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多方共赢。

  2023年9月,武冈泉塘种养专业合作社以泉水山塘为灵感注册武冈市泉塘种养专业合作社商标,成为泉塘村展露风貌的一张代表性名片。

  有了基本的集体经济产业,要想逐步发展壮大就还需要找突破口,一筹莫展之际,刘昌永看着村里闲置已久的泉塘中学,突然间发现:这闲置的泉塘中学不就是村集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合适的地址吗?盘活闲置的校舍及空地,既能避免闲置浪费,还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一定收益。

  经过不断的协调和调研,村支两委和湖南机场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引入村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共同投资建设“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的方案。想法有了,如何实施还是个问题。盖个烘干厂,说出来几个字的事情,实施起来却是相当不容易,怎么盖,盖了行不行,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的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为了进一步考察项目是否可行,刘昌永多次带领村支两委赴郴州、益阳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赴十八洞、甘溪村、小河村等先进村实地参观,并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真实的情况,赴安徽、武汉、武冈市水浸坪乡调研集体产业项目,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能力。

  在今年九月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泉塘村集体产业—泉塘村粮食烘干中心(一期)正式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截至目前,已实现利润12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22年的53.67万元到2024年的191.89万元,两年内增长了257.5%,同时也超2024年目标132.29万元。

  “烘干厂的建立符合我们泉塘生产发展趋势,能有效打造高的附加价值的泉塘村大米,填补泉塘村大米加工业的空白,”看着一车又一车的稻谷运进厂,刘昌永面带微笑说道,“未来,泉塘村将充分的利用粮食烘干厂,完善升级大米全产业链,打造更高标准、更高品质、市场竞争力更强的泉塘村大米品牌。”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除了专注经济发展,刘昌永还经常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春耕之时,刘昌永主动拿起锄头,动员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加入春耕生产早稻插秧的队伍之中,助力春耕生产。

  “泉塘村地处丘陵地带,机械化插秧程度较低,我们通过秧盘育秧,在秧苗长成后采用人工插秧和抛秧相结合的方式移栽到各丘田。作为传统水稻种植的大村,时间紧、任务重啊。”种田大户罗功彪介绍。

  为缓解春耕人员紧张的问题,工作队员带头下田活动,既密切了工作队员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还起到带动农户种粮的非消极作用。“我们工作队员,有的是第一次干这种农活,获益匪浅,感触颇丰,与农户们齐下田共劳作很有意义,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刘昌永颇为感慨地说。

  泉塘村位于武冈市北部,属衡邵干旱走廊核心缺水地带,生产用水仅靠村内山塘蓄水。为更好地发挥山塘水库的功能,确保耕田得到充足灌溉,在政策支持和老百姓的切实需求下,刘昌永提出开展山塘综合整治项目,实行“以工代赈”,全面加快清淤加固及山塘综合整治,抢抓整修山塘的“黄金期”,下好春耕灌溉的“先手棋”。

  今年4月10日,泉塘村“以工代赈”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对村内8口山塘开展整修,采用多台挖掘机来回穿梭开展清淤作业,增加山塘蓄水量,提升抗旱能力,护航春耕生产。

  “咱们建这个和美院落,不仅是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也还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刘昌永给来泉塘视察的领导介绍时这么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泉塘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按照“建立一项机制、完善两类功能、开展三大整治、打造四个亮点”的标准,倾情打造和美村庄,以点带面并取得显著成效。

  和美院落在设计时便秉持着因地制宜、和谐美丽的原则,邀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毛家园和美院落设计的具体方案,为村庄建设等提供了有力遵循。

  和美院落不仅要“美”,还要“和”,从这一点出发,刘昌永提出以“共同商量、共同遵守”为前提,建立起共商共建共管长效机制,与村民签订建设承诺书,并定期开展“院落会”,每周轮流在各个小组组织会议,听取群众想法,集思广益,不断的提高泉塘村和美村庄创建的水平。

  最开始实行时,有部分村民对忽然出现的条条框框有意见,不给报酬就不肯干,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刘昌永提倡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的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群理事会,协调带动群众积极性,实现了由以往政府投资“要群众干”到群众“我要干”的转变,由内而外地将泉塘院落打造成了又和谐又美丽的示范院落。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念头一直在刘昌永的脑海里,泉塘村基础设施落后,而基础设施的完善又是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前提,想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质提量,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便刻不容缓。

  在多方协调之下,8月以来,刘昌永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着手开展乡村道路建设及水利设施修缮工作,针对村内两条道路(1组、16组)、两座山塘(6组、30组)开始实施建设。

  “原来咱们这个路可不好走了,一下雨更是粘的不能走,这次给修好,坑坑洼洼也都没啦,出行人们会方便很多啦。”泉塘村村民姜玉桃激动地说道。

  “道路满足村民的出行要求,山塘满足村民的灌溉需求,在修成之后,这必定能进一步促进泉塘发展、满足群众需要。”刘昌永说道。“感谢省机场集团工作队的到来,让我们村实打实地变得更好。”

  七年的时间里,刘昌永带领村支“两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在各种村级评比中遥遥领先。他以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携手湖南机场集团驻泉塘帮扶工作队,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心用情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答卷。(熊依婷 张馨月)

合作案例

凭借过硬的品质,烘干设备被广泛应用

选择生产线,我们将为您免费定制方案

新闻中心

传递烘干机设备加工生产行业资讯

tjdm